一、成立时间及批建单位
现代数学及其应用研究中心于2022年10月获批建设,批建单位喀什大学。
二、平台级别
校级
三、平台介绍
现代数学及其应用研究中心聚焦学院数学学科建设中所凝练的三个方向:基础数学、计算数学以及应用数学,主要围绕基础数学方向上有关数论与代数、分形上的Fourier分析、谱测度理论等,计算数学方向上有关最优化方法、偏微分方程数值解等,应用数学方向上有关随机博弈、偏微分方程及其应用等方面上的研究。
研究中心现有专职研究人员20人,校外兼职人员3人。教授7人,其中兼职人员3人,副教授3人,讲师11人,助教2人;博士11人(含在读博士3人),硕士11人。博士研究生导师3人(均为校外兼职人员),硕士研究生导师8人(校内专职研究人员5人,校外兼职人员3人)。
四、平台主要职责、任务、目标
(一)职责、任务:研究中心将大力促进数学、物理、统计学、经济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进一步提高学院专任教师的科学研究水平,铸就学术队伍建设和高水平人才培养,为学院数学一级学科建设、国家一流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建设等创造有利条件。
1.培养和提高教师队伍的学术水平
通过本研究中心的建设,不断更新教师的知识,持续补充学科所需要的青年教师,提高整个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水平和学术水平。通过科研,使教师能够更深刻地了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准确预判数学学科国内外最新发展趋势,正确认识所授课程的内部逻辑联系,科研带动教学,把从科研中获得的新认识和现代科技新成就及时反映到教学中,全方位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和学术水平。在学科建设中,通过科研课题的研究实践,锻炼造就一支具有高素质和整体研究能力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2.促进专任教师队伍科研能力的提高
通过本研究中心的建设,定期与不定期举办研究中心专兼职人员学术讨论,邀请与本研究中心研究方向相关与相近的国内专家进行线上线下讨论交流、选派相关研究人员参加国内、国际各类学术活动,实现本研究中心人员与外部和本研究中心人员之间科技信息、学术思想、科研活动和研究人员的互动,让研究人员把握最前沿的研究领域和最先进的研究方法,以期开阔本研究中心研究人员的学术视野,进而达到提高科研能力。
3.促进学院学科发展建设
一直以来学院数学学科一级硕士点申报建设工作是学院的重点工作,几经申报都没有成功,究其原因主要是高水平学术带头人缺乏、人员研究方向较为分散、高水平科研成果弱。通过本研究中心的培育建设,凝聚学院教师研究方向,鼓励研究人员积极从事科学研究,申报课题,力争在“十四五”期间,获国家级课题1-2项,省部级课题3-4项以上,教师每年人均科研经费达到2万元,每年人均发表核心及以上刊物论文0.8篇,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将现代数学及其应用研究中心打造成自治区级科研平台,助推数学一级学科与国家一流本科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的建设工作。
(二)目标
1.聚焦基础数学,以及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重点领域中,尤其是和新疆以及“一带一路”建设中凝练基础科学和技术问题,深入开展数学基础理论研究以及应用驱动型的数学研究,推动数学基础理论创新以及跨学科交叉创新,解决其中关键的科学技术问题,形成以数学为主导的应用领域技术,着力搭建促进学院学科发展的科研平台,助推数学一级学科建设与国家一流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建设。
2.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本研究中心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是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与引进、科研创新团队培育与扶持、师资队伍培训与交流等方面。建设任务是引进学科带头人1-2名;计划选派2-3名专任教师进修、访学、学历提升;鼓励研究中心人员通过参加学科建设,参与纵向、横向项目等途径学习提高;最终建设形成一支核心骨干相对稳定,结构、数量合理的高水平科研团队。
3.科研合作、交流平台建设。现代数学及其应用研究中心搭建校内各理工科专业、校地共同合作与深度融合的交流与科研平台。同时也为数学与统计学院的硕士生以及本科生提供一个参与教师科研的平台。让学生在实际的科研训练中获得提高,最终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和学校转型发展要求的,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的数学人才。
4.促进教学改革。通过现代数学及其应用研究中心试点教育教学理念改革,即从社会对人才需求出发,以人为本,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应用能力为目标,激发学生的科学精神与求知潜力,促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构建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实践教学体系,探索和研究适合我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的实验实践教学模式。
5.强化专业特色建设。在基本专业技能培养的基础上,合理利用科研平台的特色,创新开发适合学生的多元化科研训练项目,构成一个完整的科研培训体系,为学生服务,使学生毕业的时候在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应用能力方面得到长足进步。
6.加强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对口援疆资源和数学与统计学院银龄计划团队,外聘教师团队,柔性引进人才等,加强学术交流,邀请国内专家来访进行学术讲座、开展合作研究,并与疆内外高水平高校建立广泛的合作交流。每年力争都能选派教师参加高水平的学术会议。